全球精銅供應過剩 銅價將在底部震蕩
2014年02月11日 9:49 10129次瀏覽 來源: 國際商報 分類: 銅資訊
國內精銅生產與進口冰火兩重天
產量今年將達頂峰
2013年中國精銅生產并非如預期一般順利,在銅精礦高速進口的同時,廢銅進口也出現(xiàn)了同比負增長的現(xiàn)象,拖累了總體的精銅產量。之前有預測,由于加工費的上漲一定會推動2013年的精銅生產量,但實際結果可能不如預期,最主要的原因是海關開展的為期10個月的“綠籬行動”限制了2013年中國的廢銅進口量。
國際主要銅礦供應商與中國大型冶煉商簽訂的2014年加工費長單價上漲至92美元/9.2美分~99美元/9.9美分,以及2013年全球銅精礦產量增長快于精銅產量的增長,使得中國的銅精礦進口量繼續(xù)以20%以上的高速增長成為必然。關鍵在于中國是否有足夠的冶煉產能來消化?根據(jù)安泰科的預計,2013年粗煉和精煉投產的增量都繼續(xù)擴張,實際情況是增量有所收斂,由此在2013年還未投產的在建項目將成為2014年的新增投產量。其預期顯示2014年粗煉和精煉投產產能分別增加65萬噸和75萬噸,達到559萬噸/年和971萬噸/年。這一預測值與2012年年底預測的2013年的產能值基本一致。從2012年底和2013年底兩次預測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2014年投產的產能幾乎沒有預期之外的新增量,說明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冶煉產能已經到達頂峰。
2013年開展的為期10個月的“綠籬行動”在11月底已經結束,預計針對廢料進口的“大地女神”行動在2014年將會繼續(xù)。從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角度來講,廢銅等廢料進口的嚴格規(guī)范將常態(tài)化,目前海關正在對“綠籬”作評估,2014年政策執(zhí)行的具體措施和力度還將依賴海關的工作重點。從中國國內回收情況的角度來看,隨著國內廢銅供應逐步充裕,廢銅進口空間也將被壓縮,據(jù)業(yè)內預計,到2020年,中國有可能實現(xiàn)廢銅出口。
中國國內銅礦普遍特點是規(guī)模偏小,2009~2011年銅價上漲迅速,加之國家勘探屢見成效,目前國內在建銅礦為數(shù)眾多。據(jù)安泰科不完全統(tǒng)計,在建銅礦項目產能約為8萬噸/年,大多計劃在2013和2014年投產。預計今明兩年的銅精礦含銅產量分別為152.6萬噸和160萬噸,增幅各為8.5%和4.8%。目前有數(shù)個大型擬建銅礦項目:西藏驅龍銅礦(設計銅年產能12萬噸)、西藏謝通門雄桿銅礦(4萬噸)、云南普朗銅礦(一期4.8萬噸)、安徽沙溪銅礦(1.54萬噸)、多寶山二期(3萬噸)。
進口將原地踏步
2013年中國精銅進口的最大話題就是政策,先是5月5日發(fā)布的20號文,再是12月6日發(fā)布的44號文。前者是打擊虛假轉口貿易,后者是完善前者,并將監(jiān)控由結果監(jiān)控轉為提前預警和全流程監(jiān)控。雖然轉口貿易以及境內外息差、匯差套利屬于合法行為,但嚴重干擾了中國的進出口數(shù)據(jù)真實性,因此在外匯局發(fā)布20號文之前,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的融資銅規(guī)模逐步下降。
2013年年底,外匯局出臺了44號文,44號文的用意不在于加大力度打擊現(xiàn)有套利融資行為,而在于全流程、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企業(yè)風險和防范虛假貿易的發(fā)生,其實質是為融資銅的準入設置銀行端更高的門檻。因此綜合來看,此次政策對銅市場的影響或許體現(xiàn)于,未來企業(yè)想要涉足融資銅領域,會變得非常困難,這將限制融資銅需求的新增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qū)的建立意義非凡,在自貿試驗區(qū)內外商投資國內、內商投資國外均享有金融和行業(yè)更大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會促進中國的精銅貿易。因此我們預計2014年中國的精銅進口量雖不至于如2013年陷入負增長,但也沒有太大的增長空間,微幅增長或者原地踏步是主要特征。
2013年LME銅庫存上演的“過山車”,讓人不禁唏噓到底全球精銅是過剩還是短缺,但這只不過是國際大型貿易商為了牟利而玩的把戲罷了。如果要對2014年庫存作一個預判,可以說,目前全球庫存已經接近2008年、2012年的低谷。受全球供需格局的影響,尤其是國儲銅將在2014年吸納一大部分的銅庫存,全球精銅或將維持緊平衡的狀態(tài),LME銅庫存波幅降低,40萬~50萬噸是其常態(tài)量,全球顯性庫存量或許維持在60萬~70萬噸。
2014年銅的總體供應增速依然處于歷史的較高位置,只是供應已經從最前方的銅礦石傳導至精銅端,對銅價形成的負面沖擊將更加直接。ICSG預計礦山產量的增速從2013年的6.5%降至2014年的4.5%,精銅產量的增速從2013年的3.9%上升至2014年的5.5%。
在精銅供應方面,非洲產銅量低基數(shù)、高增速;美洲產銅量高基數(shù)、高增速;中國受益于過去幾年快速擴張的冶煉產能,將表現(xiàn)出較強的生產實力。印尼方面即將實施的原礦石出口禁令目前已經得到國會通過,不確定性在于總統(tǒng)何時通過以及真正的執(zhí)行力度,因此這將成為全球精銅產量大增的一個負面因素。而由于《沃爾克規(guī)則》的實施,投行的大宗商品業(yè)務將逐步由國際大型貿易商和小型投行接手,其產生的影響是將使顯性庫存隱性化,這將不利于監(jiān)測和判斷全球精銅貿易情況。
中國的供應情況相對簡單,加工費上漲30%以及冶煉產能繼續(xù)釋放,將使2014年的產量再創(chuàng)新高。安泰科預計,中國銅產量將由2013年的650萬噸上漲至2014年的715萬噸,增幅從2013年的15.7%縮減至10.8%,總體依然處于高速增長狀態(tài)。而精銅進口上方受外匯局政策壓制,下方有自貿試驗區(qū)增加貿易的活躍程度,預計總與2013年持平。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