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2013)》白皮書
2013年08月29日 14:59 15666次瀏覽 來源: 法律圖書館 分類: 政策法規(guī)
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2013)
?。?013年8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推動貿易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提升投融資合作層次
三、加強農業(yè)與糧食安全合作
四、支持非洲基礎設施建設
五、注重非洲民生與能力發(fā)展
六、促進多邊框架下的合作
結束語
附錄1 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經貿舉措落實情況
附錄2 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中國政府宣布的未來三年中非重點合作領域
前言
當前,國際形勢發(fā)生深刻復雜變化,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中國與非洲國家順應形勢變化,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不斷深化中非新型戰(zhàn)略伙伴關系,大力推動經貿合作,積極探索符合中非實際的共同發(fā)展之路。
目前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國,非洲成為中國重要的進口來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場和第四大投資目的地。中非經貿合作的發(fā)展,促進了非洲國家民生的改善和經濟的多元化發(fā)展,為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促進南南合作與世界經濟的平衡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通過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中非經貿合作基礎更加堅實、機制更加完善,不斷涌現新的合作契合點和增長點。特別是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非洲,宣布一系列支持非洲發(fā)展的新舉措,為推動中非經貿關系邁上新臺階注入了強大動力。
2010年,中國政府發(fā)布了白皮書,介紹了中非經貿合作的有關情況。這里,就近些年來中非經貿合作取得的進展再作一介紹。
一、推動貿易可持續(xù)發(fā)展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非貿易仍然持續(xù)了較快發(fā)展的態(tài)勢。2009年,中國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此后兩年多時間里,中非貿易規(guī)模迅速擴大。2012年,中國與非洲貿易總額達到1984.9億美元,同比增長19.3%。其中,中國對非洲出口額853.19億美元,增長16.7%;自非洲進口額1131.71億美元,增長21.4%。中非貿易總額、中國對非洲出口總額,以及自非洲進口總額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圖表:圖1:2000-2012年中國與非洲貿易情況 新華社記者 馬研 編制
隨著中非貿易額的不斷增長,中非貿易占中國和非洲對外貿易的比重有所上升。2000—2012年,中非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2.23%增加到5.13%。其中,中國自非洲進口占比從2.47%增加到6.23%,出口非洲的占比從2.02%增加到4.16%。從非洲角度看,中非貿易占非洲對外貿易的比重,呈現出更為明顯的上升趨勢。2000—2012年,中非貿易占非洲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3.82%增加到16.13%。其中,非洲對中國出口的商品占比由3.76%上升到18.07%,從中國進口商品占比從3.88%上升到14.11%,增長迅速。
中國對非出口產品總體上質量優(yōu)、價格好,滿足了非洲各階層民眾的消費需求。在規(guī)模擴大的同時,中非貿易結構逐步得以優(yōu)化。隨著非洲市場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對非洲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明顯增加。2012年,機電產品占中國對非洲出口商品的比重已達到45.9%。為進一步提升對非洲出口商品的質量,從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中方開展了打擊對非洲出口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商品專項治理行動,采取輸非工業(yè)品裝運前檢驗等多項措施,中國對非出口商品質量得以明顯提高。
過去三年,中國自非進口金額不斷增長,原油、農產品等大宗商品貿易金額、數量都快速增長。通過中非貿易,非洲出口產品獲得穩(wěn)定市場,提升了價格,獲得了更大實惠。同時,中國通過免關稅、設立非洲產品展銷中心等措施,積極擴大從非洲進口。自2012年1月起,與中國建交的30個非洲最不發(fā)達國家全部可以享受60%的輸華商品零關稅待遇措施。截至2012年底,有22個非洲受惠國累計受惠貨值達到14.9億美元,關稅稅款優(yōu)惠9.1億元人民幣。2011年5月,中國設立的非洲產品展銷中心在浙江省義烏市正式開業(yè)。通過減免運營費用等扶持政策,展銷中心已吸引非洲20多個國家的2000余種商品入駐銷售。
中非貿易互補性強、潛力巨大,對中非雙方的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將繼續(xù)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中非貿易的健康發(fā)展,主要包括:實施“對非貿易專項計劃”,擴大非洲輸華產品零關稅待遇的受惠范圍,擴大非洲產品的進口;加強對非出口產品品牌和營銷渠道建設,促進對非出口產品質量提升。另外,中國將通過提供促貿援助,幫助非洲國家改善海關、商檢設施條件,為非洲國家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提供支持,推動非洲區(qū)內貿易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