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產品價格:聽取漲聲一片!?
2017年08月21日 16:22 5331次瀏覽 來源: 金龍銅管集團公司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岳振廷
電解鋁漲了,銅價漲了,稀土漲了,鎂價漲了,鋰價漲了……進入8月,各類有色金屬產品的漲價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借用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句話,那真是“有色行業(yè)說豐年,聽取漲聲一片。”
據悉,有色產品的漲價中,漲的快的如稀土,一夜價格數萬;漲的慢的如鋅價,雖阻力仍存,但依然頑強震蕩上漲。還有漲的快的如電解鋁,從不到一萬元漲到今天的1.6萬元大關;銅價在4萬多元盤整到今天的越來越靠近5萬元,且還仍具上漲潛力;鎂價原來1.55萬元的噸價已經買不到產品了,新價格正在強勁沖擊1.6萬元新關口。
筆者作為銅加工企業(yè)的一員,曾記得10多年前制冷銅管市場好的時候,筆者供職的單位銷售副總就說當時的掙錢就如同“撿樹葉子一樣”,我相信如今有色產品也是如此。東西還是那東西,成本還是那成本,質量沒有變,結構沒調整,可價格卻漲了,產品的價值也就提升了,利潤說來也就來了。據統計,我們有色金屬工業(yè)的8000余家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同比增長17.8%,利潤同比增長55.5%,而這兩項增長指數的基礎就是產品價格的上漲。要知道,同比增長的55.5%的利潤,是何等喜人的事情,預示著有色金屬好日子的來臨。
就在幾年前,有色行業(yè)可謂是蕭殺一片,產能過剩,入不敷出。筆者供職的企業(yè)從賺錢如“撿樹葉子一樣”,到如今卻在近乎微利的銅加工利潤空間里努力打拼,連續(xù)兩年虧損嚴重;我們個別的國企更是一“虧”驚人,一年虧損到幾十個億,讓人汗顏。在產品價格近乎“腰斬”和企業(yè)的大范圍虧損的背景下,近兩年來國務院、發(fā)改委、工信部等連續(xù)發(fā)文給政策,努力推進供給測改革,促進企業(yè)降產能、提品質、減包袱。為了確保政策落地,他們還先后五次派出工作組到地方檢查,督促各地政府減稅降費,兌現為企業(yè)減負萬億元承諾。同時中央還要求金融機構要將資金由虛轉實,傾斜制造業(yè),傾斜有色業(yè),促進企業(yè)降低成本,增強內部活力。從今年開始,橫向從筆者周圍的有色企業(yè)來看,我們有色企業(yè)的日子確實是比過去好過了些,曾經“菜色”的臉終于活泛起來了些。
面對今天有色產品的輪番漲價,我們該怎么辦?按照經濟規(guī)律中的供求關系,在價格的上漲面前,我們的有色產業(yè)是繼續(xù)執(zhí)行去產能的政策?或者停止去產能政策,反過來重新進行行業(yè)的擴張?筆者認為,目前的價格上漲也只是對前期有色產品價格公平性的調整,是對其價值的重新認定??梢坏┖笳叱蔀橹髁鞯穆曇?,不再對嚴重過剩的產業(yè)如電解鋁、稀土等產能進行有效的去除或控制,那么對有色企業(yè)的發(fā)展將是毀滅性的。因為這樣的擴張“療法”,將很可能會使新一輪產能過剩的景象重現。因此筆者的觀點是:除了世界經濟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現在國內的產品漲價是對前幾年低價格低迷的報復性恢復,更是我們進行供給測改革去產能的成功體現。但需要大家明白的是,這樣的效果也僅僅是表明我們的有色企業(yè)剛剛走出低谷,而距離脫離困境的路途還將很長。我們高興是可以的,但若因為這一點成績就忘形,那是真要不得的。
總之,對我們有色行業(yè)來說,現在我們最大的敵人還是產能的過剩,必須把漲價的喜悅埋在心底,用活漲價得來的資金,全面進行產能的壓縮和產品結構的調整,用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資金投入,讓企業(yè)盡快脫離低檔次的價格競爭,實現高層面價格與價值的接軌,從而真正實現企業(yè)的轉型升級。當然,對那些因為漲價因素還有可能“復活”的僵死企業(yè),盡管還有活的可能,盡管我們感情很深難以割舍,但面臨去除過剩產能的大趨勢,我們必須要冷下心來,堅決堵著“復活”的口子,因為復活過去的企業(yè),將有可能成為資金投入的無底洞。因此等到有一天,我們有色產品的價格不再大起大落、大跌大漲,能在穩(wěn)定的價格中獲得豐厚的收益,就說明我們有色產業(yè)發(fā)展健康了,也就預示著我們的供給測改革取得成功。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