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到底是過剩還是短缺?
2016年03月18日 14:32 7288次瀏覽 來源: 第一銅網 分類: 銅資訊
盛宴還是饑荒?目前精煉銅市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注冊倉庫金屬堆積成山。場頗顯混亂,供應過剩和供應短缺的癥狀同時出現(xiàn)。
上周SHFE銅庫存激增45032噸至350138噸,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今年以來增加了近一倍。
而倫敦市場卻是完全相反的景象。今年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庫存已經減少61625噸,目前只有174175噸,為2015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可用的噸數(shù),也就是沒有指定實物用途達到銅庫存降至2014年9月以來最低的121425噸。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倫敦金屬交易所價差收窄,并將進一步收窄。而上海市場銅曲線處于良好的期貨溢價形態(tài)。
所有這一切使得國際銅業(yè)研究組織(ICSG)的預測顯得非常及時。在該機構看來,銅既不過剩,也沒出現(xiàn)短缺,而是供求大體平衡,今年和明年均是如此。
ICSG預測今年全球精煉銅短缺56,000噸,2017年過剩20,000噸。相較去年10月該機構上一次會議預測的今年供應短缺12.7萬噸以及明年過剩17.5萬噸均收窄。無論哪種方式,今明兩年供求基本上是平衡的。而且,在2300萬噸的市場規(guī)模下,這些數(shù)字都是非常小的,都在統(tǒng)計誤差范圍內。
對于銅這種應用廣泛的工業(yè)金屬來說,供求平衡的統(tǒng)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當前宏觀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最大的消費國中國,統(tǒng)計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當然,除了用嚴重過剩來形容銅市外,其它似乎都有悖常理。隨著需求增長放緩,尤其是過去10年銅需求的主要驅動力——中國,新礦山仍在不斷上線。
鑒于中國增長放緩和其它國家制造業(yè)疲軟,ICSG已經下調銅需求預測。該機構預測今年全球表觀需求增長只有0.5%。這反映了中國表觀需求增長近似的疲弱預期。所謂表觀就是僅統(tǒng)計了公開信息,沒有考慮未報告的庫存變化。這一增長速度顯著低于去年同期的3.1%,也低于該機構上次會議預測的3.0%。
這也無所謂,因為供應端預期也下調了相近的幅度,從而抵消了需求端的疲弱。2016年全球礦山產量預計增加1.5%,2015年4月和10月分別預測增長5.1%和4.2%。明年供應增長預計提高到2.3%,但也低于2015年錄得的3.5%。
最有意思的是,供應端不同部分發(fā)生背離。雖然預計今年礦山精礦產量增長4%,但礦山生產的陰極銅形式的金屬產量預計下跌8%。這主要是因為嘉能可主動關停中部非洲項目以及Freeport McMoRan關停美國和智利項目。正是陰極銅產量的下滑導致ICSG下調精煉銅供應增長預測至0.5%。
此外,銅價下跌導致可獲得的銅廢料減少,從而再生銅產量預計下跌1%。
當然,ICSG最新預測本身是一種即時的反映,同樣重要的是,這一預測僅提供了銅供應鏈中的精煉部分的情況。正像許多分析師所認為的那樣,大量的過剩銅精礦正在排隊等著加工成精煉銅。同樣的,成品和半成品銅材庫存也在不斷攀升。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倫敦金屬交易所,還是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都是陰極銅,這才是對價格影響最大的。而陰極銅的供應并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多。
果真如此,上海和倫敦庫存變化趨勢的背離是不可持續(xù)的。事實上,倫敦市場已經做出一些反應,價差明顯的收窄。
上周,三月期主力合約每噸現(xiàn)貨升水16.5美元。周一上午溢價已經升至23.15美元。這一價差可能會逐漸縮小到正常水平,但供應趨緊不會消失,因庫存水平太低。
鑒于ICSG預測今年不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供應過剩,庫存仍將保持低位,直到倫敦現(xiàn)貨溢價足以促使銅庫存轉移到倫敦。
現(xiàn)在市場對銅價存在很大的分歧,倫敦期銅價差收緊可能是唯一可以確定的事了。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