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保世紀行:為鉛鋅礦尾礦庫穿上“防滲衣”
2015年07月10日 13:22 5127次瀏覽 來源: 中國衡陽新聞網 分類: 鉛鋅資訊 作者: 周旭峰
水,生命之源泉。為了保護和改善衡陽水環(huán)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衡陽切實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并全力推進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落實。2015年,是湘江保護與治理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收官之年,衡陽湘江保護與治理工作成效如何?近日,市人大常委會城環(huán)委等一行深入衡山、常寧和耒陽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zhí)法調研,同時拉開“2015年衡陽環(huán)保世紀行”的序幕。
衡山縣“福田鋪”的名字由來頗為有趣。傳說附近有一丘水田,內有一穴風水福地,故人們稱“福田”,該地處于衡山與白果、湘潭往來交通要道,逐步發(fā)展成一集鎮(zhèn),鎮(zhèn)上店鋪較多,過客不斷,“福田鋪”因此而得名。福田鋪境內資源豐富,鉛、鋅均有蘊藏,從上世紀50年代始,衡山縣鉛鋅礦便座落該鄉(xiāng)東盛村,當年盛極一時的“大開礦”如今卻成了環(huán)保方面的“歷史遺留難題”。
衡山縣鉛鋅礦的開采事業(yè)如火如荼的進行了近50年,直至上世紀90年代,由于采礦、選礦會產生大量尾礦,便建設了尾礦庫一座,庫區(qū)面積達16000平方米,隨著開采力度加大,資源也逐漸枯竭,礦場走過了鼎盛時期,邁向衰弱。
最終,尾礦庫遺留了75萬噸含鉛、鋅的尾礦渣在這個壩高70米,壩頂長90米,壩頂寬20米的尾礦庫內,被廢棄了17年。
衡山縣政府副縣級干部汪炳林介紹,一到下雨天,居住在東盛村、揚扶村和石東村的村民們便非常擔心庫壩,尤其是東盛村,他們居住在壩的下方,這個無人管理和維護的壩一旦垮了,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便會面臨威脅;另外,隨著雨水滲入泥土內的鉛、鋅物質,是否會影響井水質量也成了大家關心的首要問題。
“我們村沒有喝這邊的水,我們家通了自來水,是集中從水庫那邊引過來的。”因為集中供水,村民周代貴并不擔心井水的水質問題,但庫壩的安全問題就足夠讓他感到困擾。
2013年,正是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著手推進的第一年,11月,一個總投資約為1071萬元的“原衡山縣鉛鋅礦尾礦庫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正式啟動,含排洪、庫體封場覆蓋、庫體周邊陡坡護坡、觀測井新建等四大工程,對全庫進行HDPE膜鋪設、土工布鋪設、卵石層鋪設、植被土鋪設,厚厚的防滲層就像是為鉛、鋅尾礦們穿上了“防滲衣”,旨在通過防滲填埋的方法,使重金屬元素不會隨雨水滲入泥土,影響地下水質,實現(xiàn)含重金屬廢渣的無害化最終處置。
去年12月,省環(huán)保廳對項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與生態(tài)保護措施進行評定,確定了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切實有效,“防滲衣”成功為周邊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安全感”。
據(jù)了解,為進行地下水污染防治,衡山縣開展重點工業(yè)源環(huán)境綜合整治,全縣共完成企業(yè)治理項目24個,淘汰關閉企業(yè)2家,自2008年開展造紙行業(yè)專項整治以來,共完成治理企業(yè)4家,關停小造紙廠3家;同時,開展了農村連片環(huán)境綜合整治項目,投入1200萬元完成萱洲鎮(zhèn)的農村連片環(huán)境綜合整治項目1個,加強工業(yè)固廢污染整治,嚴防廢渣滲漏液污染地下水。“十二五”期間,衡山縣共計投入1800萬完成3個涉重、涉危廢渣綜合治理項目,其中兩個為處理歷史遺留的尾礦、尾砂廢渣。
為確保水環(huán)境質量和水污染排放達到強有力監(jiān)測,如今衡山縣在主要河流湘江段面設置了4個監(jiān)測斷面,每月對斷面水質監(jiān)測,并建立和完善了地表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網絡,根據(jù)每月檢測結果,近兩年來衡山縣地表水水質達標率為100%,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成效明顯。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