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黑牛洞銅礦確立為一中型富銅礦床
2014年08月15日 8:31 487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分類: 銅資訊
近日,從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獲悉,該所完成了對黑牛洞銅礦的普查、詳查、勘探和科學研究,提交了儲量,證實該礦床為一個規(guī)模較大、品位很富的中型富銅礦床,由此再造了一個“里伍銅礦”,并發(fā)現了里伍地區(qū)的成礦新規(guī)律。
據了解,里伍式銅礦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與涼山州交界處的雅礱江溿,賦存于由中元古界變質巖系組成的江浪穹隆中。該類銅礦是以里伍銅礦為典型代表,同時還包括環(huán)繞江浪穹隆分布,與里伍銅礦相似的黑牛洞、挖金溝、中咀、百香嶺和筍葉林等銅礦點,一起共同組成了獨具特色的里伍式銅礦。該類銅礦最大的特點是礦石品位富、質量優(yōu),得到了礦業(yè)界、尤其是銅業(yè)界的極大重視。
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副研究員姚鵬介紹,里伍式銅礦中最具代表的里伍銅礦,是上世紀60—70年代由原四川地礦局406地質隊探明的中型富銅礦床。它曾對我國四川省的經濟建設做出過重要貢獻,然而,經過幾十年的開采,其資源瀕于枯竭,被國家列為了“危機礦山”。
鑒于此,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于2004—2010年期間,通過對礦區(qū)地質資料的二次開發(fā)和新一輪的研究,取得了江浪穹隆構造中,一系列分布的礦床和礦(化)點主要是由韌性剪切、滑脫構造所控制的新認識,并通過物探方法,選定與里伍銅礦在同一含礦建造內,由同期次韌性剪切、滑脫構造所控制的,并與其在穹窿南側西翼,與之相對應的黑牛洞預查點為穹窿內新的勘查目標。
姚鵬說,在“國家資源補償費項目”、“礦山企業(yè)項目”以及“全國危機礦山項目”等多種資金渠道的資助下,完成了對黑牛洞銅礦的普查、詳查、勘探和科學研究,提交了儲量,證實該礦床為一個規(guī)模較大、品位很富的中型富銅礦床,由此再造了一個“里伍銅礦”。它的發(fā)現和勘探成果不僅緩解了里伍銅礦的資源緊張狀況,而且對延長礦山壽命起到了決定作用。
據介紹,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繼續(xù)借助“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典型礦床及成礦規(guī)律總結研究項目”——《四川里伍銅礦礦床典型礦床研究》,加強了對礦區(qū)的成礦作用、富銅礦的成礦機理和成礦規(guī)律的研究工作,提出了“里伍地區(qū)的成礦作用主要與江浪穹隆區(qū)域地質演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兩種地質作用密切相關,即:中元古代產生的火山—沉積作用和燕山—喜山期江浪穹窿成穹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形—變質作用。前者所提供的成礦物質為富銅礦的形成儲備了重要的’礦源層’;而后者是形成富銅礦的最終成礦地質作用”。這一成礦規(guī)律的認識既是對前面工作的總結,也為該地區(qū)的進一步找礦工作提供了指導思想。目前,這一成礦理論正指導著里伍地區(qū)下一個勘查目標——中咀銅礦床。
責任編輯:三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