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經濟運行三大風險
2014年04月23日 14:15 4490次瀏覽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今年一季度我國G DP仍延續(xù)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放緩趨勢,且降幅有所擴大。應該說,內外需求不振及融資支持減弱是一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隨著經濟運行季節(jié)性因素作用減弱,并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二季度宏觀數據會有所改善,經濟運行有望企穩(wěn)。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有必要警惕經濟運行中的通縮、資本外逃和債務違約等三大風險,防止三者發(fā)生共振,從而對經濟產生太大負面沖擊。
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速延續(xù)放緩態(tài)勢,但經濟運行的一些積極信號已經開始出現:一是3月份部分宏觀數據已經有所改善。如3月份當月消費增速為12.2%,相比前兩個月的12%已經開始回升。同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然在下滑,但3月份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制造業(yè)投資增速相比1至2月份已經有所回升。
二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初步成效。其一,產業(yè)結構繼續(xù)得到優(yōu)化。其二,投資與消費的結構更趨合理。其三,收入分配的結構有所改善。
三是政策已經開始微調。因為一季度經濟增速繼續(xù)下行,近期政府已經出臺系列結合調結構和促改革的穩(wěn)增長政策。政策微調可能對二季度經濟增長產生穩(wěn)定作用。
以上積極因素如果繼續(xù)發(fā)展,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有出現企穩(wěn)回升的可能性。當然,二季度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國際市場不利因素仍較多,出口增長難以明顯改善;財政支出的重點集中在民生、環(huán)保和國防領域,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支出預計難以大幅增加;消費增長仍將面臨居民收入放緩的負面影響;銀行信貸投放面臨存款增長乏力制約。上述因素都將影響經濟企穩(wěn)回升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應警惕經濟運行中的三個風險。
首先是“通縮”風險。目前來看,我國經濟已經出現了通縮的跡象。一是物價的下行壓力加大。2012至2013年兩年我國CPI同比保持在2.6%的低位,今年一季度CPI同比只有2.3%。PPI同比已經持續(xù)25個月負增長,PPI降幅還有擴大的趨勢。二是貨幣供應量增速在持續(xù)放緩。今年3月末,我國廣義M 2同比增長12.1%,較2月末下降了0.4個百分點,增速創(chuàng)下13年以來的新低。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今年一季度G DP增速更降至7.4%。一旦通縮趨勢形成,必將進一步拖累投資和消費。
其次是資本外逃風險。今年二月以來,人民幣貶值、貿易逆差、外匯占款大幅下降現象接連出現,這表明在增長下行趨勢下,已出現資本短期出逃的跡象。如果下一步增長繼續(xù)下行,相信資本出逃的現象會進一步加劇,人民幣會承受更大的貶值壓力,從而會對房地產市場、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帶來沖擊。
最后是債務違約風險。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加大,未來在基建、房地產以及采礦等行業(yè)仍可能出現信托、債券和信貸等金融產品的違約風險。而且隨著債務違約事件的頻發(fā),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將導致資金供需雙方更加謹慎,這會導致市場利率的上行,從而給實體經濟帶來進一步的緊縮效應。
雖然當前經濟運行并不存在系統(tǒng)性風險,且以上三個風險目前看仍是散發(fā)性的。但不容忽視的是這三者之間是會相互影響的:如果通縮加劇會導致企業(yè)盈利下降和抵押品貶值,這意味著企業(yè)償債能力的下降和違約風險的上升。違約風險上升之后資本流出增多,市場資金供給會減少,融資成本上升,對實體經濟產生緊縮效應。這會進一步加劇通縮,從而引起更大規(guī)模的資本流出。因此關注這三大風險就是要防止三者發(fā)生共振,形成合力,從而對經濟產生太大的負面沖擊。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