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開阿塔卡馬沙漠不毛之地成礦之謎
2014年02月28日 16:9 513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日報網(wǎng) 分類: 重點新聞
三個來源造就阿塔卡馬沙漠的獨特礦藏。
1835年,在一次南美洲旅行中,查爾斯·達爾文想起這樣一個說法:“阿塔卡馬沙漠的開始之處,也是不毛之地的開始。”
阿塔卡馬沙漠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1~2毫米。似乎唯一“生長”在這片沙漠里的東西是一種世界上最奇特的礦藏(如圖所示)。它們看上去就像無盡的鹽漠盆地,而且這些礦藏的化學成分讓它們非常與眾不同。
一些地質學家認為,如果不是恰巧就在眼前,這些礦物其實不應該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硝石等可能是細菌制成的硝酸鹽,并沒有在這片沙漠中被人們發(fā)現(xiàn)。而由重鉻酸鹽等離子形成的其他鹽類,也未曾出現(xiàn)在阿塔卡馬沙漠以外的地方。
這些礦藏是如何生成的,一直讓地質學家迷惑不解。不過,一項新研究指出,這些礦物有3個不同的來源。一個來源是50公里以東的太平洋的海洋飛沫,浪花帶來了氯和硫磺,這些物質降落在沙漠上,并干結成鹽晶體。
其他的礦物質從稀薄的空氣中形成,由于大氣中的氮與鹽和塵埃發(fā)生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硝酸鹽礦物沉積在陸地上。研究人員將相關成果發(fā)表于即將出版的《地質學》期刊上。
最后一個來源是落入阿塔卡馬沙漠100公里以西安第斯山脈的雨水,重鉻酸鹽等可瀝濾礦物滲入地下水流向沙漠。數(shù)百萬年后,山脈變得更高,而海拔的變化迫使更多地下水流向地表。同時,炎熱的沙漠氣候變得越來越干燥。這種干旱導致地下水中的溶解礦物質沉積到今天可以看到的廣袤礦床中,形成了與地球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陸地景觀。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