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關停55家黑電鍍廠
2013年07月09日 16:22 8075次瀏覽 來源: 京華時報 分類: 鉛鋅資訊
河北霸州和永清(兩地屬廊坊管轄)的數十家電鍍廠,將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污水中重金屬的含量超標60倍。廊坊警方昨天透露,目前,廊坊共有55家黑電鍍廠被關停和取締。
昨天,公安部公布了包括廊坊電鍍廠非法排污案等4起環(huán)境污染重大案件,記者對電鍍廠排污案和另一起污染較為嚴重的昆明“牛奶河”污染案分別進行了實地采訪。
□成因
特殊地理位置成就電鍍產業(yè)
楊芬港鎮(zhèn)位于河北霸州的東部,東接天津市,西邊是霸州市有名的工業(yè)重鎮(zhèn)勝芳鎮(zhèn)。天津的王慶坨鎮(zhèn)自行車產業(yè)發(fā)達,勝芳鎮(zhèn)則是中國北方鋼木家具生產最為密集的重鎮(zhèn),這兩種產業(yè)最需要的就是對零件進行電鍍。夾在中間的楊芬港鎮(zhèn),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電鍍業(yè)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據了解,楊芬港鎮(zhèn)的電鍍廠,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
今年52歲的翟中武是楊芬港鎮(zhèn)東寨上村人,此前是一家電鍍廠的老板。翟中武告訴記者,在他的記憶中,1968年村里就有了電鍍廠。從15歲那年起,翟中武就開始在電鍍廠工作。1978年起,電鍍廠開始擴張。
翟中武說,他算是子承父業(yè),因為父親就是電鍍廠的老板。“這是村里的支柱產業(yè)。”翟中武說,他的廠子以前只有三四個工人,他每年能掙五六萬元。
與楊芬港鎮(zhèn)電鍍廠的“歷史悠久”相比,永清縣三圣口鄉(xiāng)黃家堡村的電鍍廠屬于“后起之秀”,最早的也才開了五六年。因為電鍍廠都建在一塊“林占地”里,多達十幾家,這里被村民稱為“電鍍小區(qū)”。1984年出生的姜偉立,一年前才在這兒投資開建了一個電鍍廠,他說,現在連成本還沒有收回。
據翟中武和姜偉立說,他們兩個村,至少有1/3的人干著與電鍍有關的活兒,要么合伙開電鍍廠,要么在電鍍廠打工。黃家堡村的村民姜印蘋說,年輕人一般去勝芳打工,而騎不了摩托車年齡稍大的村民,就選擇在電鍍廠干活兒。
據廊坊警方統(tǒng)計,5月下旬至今,廊坊關停的黑電鍍廠多達55家。6月18日,記者從霸州到楊芬港的路上,還能看到不少電鍍廠的廣告。
□危害
村民每天都聞到刺鼻酸味
6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翟中武曾經營的電鍍廠所在地。因為已經被關停,廠子里只剩下一些盛放原料和鍍鋅作業(yè)用的槽子、原料桶等雜物。在廠子后面的一個大坑內,滿是黃濁的污水,上面還漂有一層油污,散發(fā)出一股難聞的味道。水坑周邊散落著廢料桶、廢紙箱、廢手套、塑料管、石棉瓦等各種各樣的垃圾。
楊芬港鎮(zhèn)派出所所長潘慶華說,周圍的廠房都是電鍍廠,大大小小共有6家。他們都是將用過的廢水直接排到這個坑里,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的樣子。而據當地村民說,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塊平地,2009年,電鍍廠挖土建廠房,挖出了一個大坑。
村民穆女士的家離廠區(qū)約300米。她說,電鍍廠開工時,每天都能聞到刺鼻的酸味,吃飯的時候聞到這種味道,都沒有食欲。如果衣物曬在外面,就會落上黑色的小灰點,所以她家的衣服都在屋里晾干。
穆女士說,村民也知道電鍍廠“有毒”,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即便經常聞到令人惡心的酸味,也不知道這對身體有多大的傷害。說起飲用水,不管是楊芬港鎮(zhèn)還是黃家堡村,幾十年前就吃上了深達數百米的地下水,電鍍廠的污水暫時沒有影響到飲用水。
對于電鍍廠非法排污的危害,近年來當地人才有所認識。翟中武說,電鍍廠最早建在村子里,后來搬到村子邊,再后來遠離了村子。而離廠子較近的農田,廠子會派人找到農戶,每畝地給上幾百元的補償。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