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污染事件頻發(fā) 有色金屬產業(yè)陷環(huán)保之殤
2013年06月18日 9:20 16296次瀏覽 來源: 綜合媒體 分類: 重點新聞
土壤重金屬污染圖短期難出爐
國土資源部正繪制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的消息,在業(yè)界一時引起不小波瀾。“給公眾一種期待,同時,也給公眾一種困惑。”廣東省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現在最主要的是圖譜何時推出來,如果是從2006年就開始做工作,那么圖譜推出來的時間應該很近。”“對于這一重要信息如何公開還有待商榷。”一不愿具名相關專家解釋說,“可能原本是一個問題,但公開后就會出現10個問題,而后又將有100個問題在等著解決,向社會公開談何容易?”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由當時的國家環(huán)??偩趾蛧临Y源部共同承擔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及污染防治專項工作就已開始,按照當時的時間表,到2008年摸清我國土壤污染狀況的“家底”。這項工作總經費預算約為10億元。
時至今日,這一“家底”仍不為人知。不過,從2012年10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透出的信息:按照國務院部署,有關部門歷時6年開展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全國土壤環(huán)境狀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工礦業(yè)、農業(yè)等人為活動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第四屆“中國低碳榜樣”發(fā)布儀式上指出,中國當前正處在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的進程之中,能源的消費總量還會相應地增長,轉變傳統的高碳發(fā)展模式和消費模式,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
“工業(yè)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qū)土壤受污染相對嚴重。”上述專家告訴《中國企業(yè)報》記者,這也就是當時啟動土壤污染調查工作先從長三角、珠三角、遼中南城市群3個典型區(qū)著手的原因之一。
“目前,掌握了一定的數據,局部的,不是全部的,這個工作還沒做完。”上述專家坦言。
在第八屆中國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論壇上,工業(yè)與信息化部節(jié)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對工業(yè)企業(yè)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要真正轉變發(fā)展觀念,樹立代價意識;第二,要高度重視環(huán)境保護,強化責任意識;第三,要推動建設美麗中國,提升奉獻意識。
據新華社消息稱,我國正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以1:20萬圖幅為基準網格單元,每一個網格都布設采樣點位,每個點位都采集一個深層土壤樣品和一個表層土壤樣品。深層樣品來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類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學背景;表層樣品來自地表25厘米,是自然地質背景與人類活動污染的疊加。用表層含量減去深層含量,即得出重金屬元素“人類污染圖”。
“圖譜出來后,就能把土壤污染明確化。”陳能場表示,而且圖譜也將對整個產業(yè)、食品安全、規(guī)劃布局等都將產生一定影響。
“圖譜公布后,從事糧食生產的企業(yè),會選擇到沒有污染的地區(qū)從事生產,但目前情況看比較難實現。”上述專家認為,環(huán)境修復產業(yè)將獲得大量商機;而一些受污染嚴重地區(qū)的農副產品將來有可能難以銷售。
有業(yè)內人士擔憂,圖譜推出后,對于人多地少的中國,是否有能力作出調整或者消除。上述專家表示,一時難以實現,從技術方法理論講是可以的,但是受到時間和成本的制約,“如果土地污染面積比較大,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完,而且為治理這些土壤也將花費大量的成本。”
“受污染程度不同的影響,土壤在自然環(huán)境下實現修復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且即使付出高成本修復的土地,也可能喪失了土地功能。”上述專家直言。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