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價格回歸動了誰的奶酪?
2012年04月18日 13:29 4707次瀏覽 來源: 中國廣播網 分類: 稀土
包鋼稀土研究院院長楊占峰接受中央臺記者采訪
據經濟之聲報道,歐美日在稀土出口問題上連續(xù)跟中國較勁。繼1月份WTO裁定中國原材料出口敗訴之后,三國又于三月中旬發(fā)起了新一輪針對出口配額政策的訴訟。為此中國政府正在醞釀對外發(fā)布稀土行業(yè)白皮書。系列報道《四問稀土》第二篇《稀土價格回歸動了誰的奶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應對針對稀土的國際訴訟,中國的策略最好是能拖則拖:
霍建國:不會馬上就有結果,它這個工作一般要經過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至少一年以上。我們覺得先讓他們去工作,在過程當中有些環(huán)境、有些條件會發(fā)生變化,過去類似的案件一拖能拖一兩年。
霍建國說,“拖”字方針的目的是,以時間換空間,來逐步贏得訴訟的主動權:
霍建國:一個是我們的管理手段適當做些調整,做到內外一致。另一個國際稀土原材料它也有一些替代品,目前也有一些其他的生產安排,到那個時候供求關系也不像現在這么緊張,不一定那么計較案件的結果。
歐美日國家關于出口限制的指責并不成立。稀土出口配額從2005年就已經開始實施,而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的稀土出口配額一半沒有使用,今年的配額也沒有發(fā)生調整。
稀土下游應用企業(yè)——包頭市長安永磁電機的孫經理告訴記者,去年稀土材料的價格漲得有點兇:
孫經理:咱們說銣的價格,09年左右的時候是一噸8萬塊錢,去年已經漲到了200多萬,永磁材料的價格原來就是幾百塊錢一公斤,去年漲到兩三千塊一公斤。
包鋼稀土研究院院長楊占峰認為,價格上漲正是歐美日起訴的真正原因:
楊占峰:他們占慣了便宜了,突然價格回歸正常了,他們感到不舒服了。
楊占峰說,過去價格低是因為好多成本沒有并沒有算進去:
楊占峰:特別像白云鄂博這樣我們是隨鐵一起開采,如果作為單獨的稀土礦有開采成本,現在開采、資源和環(huán)境成本都算到鐵里頭了,這些成本和稅費從原料上就應該體現,但是我們沒有體現。
2011年國家正式啟動了稀土資源稅的征收,每噸稀土礦征收資源稅60元,光這一項稅費就使原有開采成本增加了一二十倍。
以資源稅的方式來加大對稀土礦保護性開采的力度,這樣的舉措應該說很有必要,也為后期將相應的稅收返還給上游企業(yè)用作環(huán)境治理留下了操作的空間。
以江西贛州為例,去年全年的稀土行業(yè)收入329億元,但初步估算的環(huán)境綜合治理成本高達380億元,入不敷出。中國稀土行業(yè)協會副會長王彩鳳認為,這樣的破壞性開采,值得我們反思:
王彩鳳:我們遺留了很多資源浪費、環(huán)境治理等一些很急迫要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要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因為環(huán)保限制生產,他們提起訴訟完全是沒道理的。
問題還不止于此。楊占峰說,在過去的稀土產業(yè)全球分工中,我們處于劣勢:
楊占峰:我們過去的好多精力,都放在了開采、提取、分離、冶煉,搞成我們認為是成品,實際是初級原料給了他們,他們不開采也不在上面下功夫研究,倒好把他們的精力騰出來做后端的研發(fā),掌握了尖端技術,有很大面積的專利覆蓋。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