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海外投資回報率 中金嶺南國際化戰(zhàn)略進入收獲期
2012年01月13日 9:32 1205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鐘金軒
從僅用81天成功收購澳大利亞佩利雅公司,堪稱“中國第一收購”,到利用海外資源并購加拿大全球星礦業(yè)公司,短短三年時間,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嶺南”)從國內鉛鋅行業(yè)龍頭逐步向多金屬國際化礦業(yè)巨子轉型。
難能可貴的是,憑借金融危機,大膽“走出去”的中金嶺南創(chuàng)造世界最短時間的收購案例。“零成本”和“閃電戰(zhàn)”成為中金嶺南成功的標簽,而多次海外并購經驗,讓這個國內鉛鋅巨子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2011年前三季度,中金嶺南公司實現(xiàn)凈利7.15億元,同比增長78.6%。
成功道路千萬條,結果只有一個。在與其他中國企業(yè)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不同的是,中金嶺南在自己獨練內功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中國企業(yè)利用海外平臺資源進行擴張并購的新模式。
近日,中金嶺南總裁張水鑒接受了記者專訪,他暢言中金嶺南在海外收購中的得與失,也給記者講述了一次次海外收購背后的故事。
對于中金嶺南的成功,張水鑒說:我們堅信:做不到,沒有理由。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企業(yè)核心價值觀。
“零成本”抄底佩利雅
在中金嶺南決定“走出去”發(fā)展之前,身為總裁的張水鑒對行業(yè)規(guī)律和做大做強有過一番仔細和全盤的思考。他認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yè)要做大做強,必須堅持“走出去”的資源戰(zhàn)略。
但基于對有色金屬行業(yè)多年的研究,張水鑒認為,從有色金屬行業(yè)發(fā)展特點來看最重要的是占有資源;從社會企業(yè)責任來看,像中金嶺南這樣的大型企業(yè)不應過度發(fā)展冶煉和加工產業(yè),這部分市場應讓給民營企業(yè)。
制定了資源戰(zhàn)略以后,中金嶺南便開始到國外去尋找優(yōu)質礦產資源。
“全世界做我們有色金屬這一行的,能做大做強的一定是資源型企業(yè)。”張水鑒這樣告訴記者。
實際上,在正式“走出去”之前,中金嶺南已經連續(xù)多年位居國內鉛鋅行業(yè)的龍頭老大。張水鑒卻說,中金嶺南不僅要做中國有色行業(yè)的中堅,更要做世界礦業(yè)的巨子。
在下定決心之后,從2005年到2008年期間,中金嶺南在張水鑒的帶領下,進行長達三年的前期準備。通過仔細研究分析國內外企業(yè)實施海外并購的成功案例,給旗下員工培訓相關的財務和管理知識。之后,中金嶺南開始準備出擊,尋找并購目標。
歷史的機遇開始出現(xiàn)在2008年初,這也是中金嶺南第一次嘗試在海外收購礦業(yè)公司。
2008年1月,中金嶺南宣布與印尼安塔公司聯(lián)合設立Tango公司(中金嶺南占60%股權),收購在澳洲上市的先驅公司。經過成本核算,中金嶺南預計此次股權收購的資金支付范圍為9.99億~28.07億元人民幣。
初次試水,中金嶺南便遇上了強勁的對手,一路殺出的印尼布米公司也試圖通過競價取得先驅公司的控制權。4月1日,中金嶺南公布要約收購價格為2.50澳元/股;隨后,布米公司提價至每股2.55澳元。6月3日,中金嶺南將價格提高到2.60~2.65澳元/股區(qū)間,但中金嶺南仍然堅持最低獲得50.1%股權的條件。
在兩周之后,中金嶺南再次將收購價提高到2.80澳元,這已經到了中金嶺南的最后底線。最終,由于對方出價更高,中金嶺南主動放棄了此次收購。
事后,張水鑒回憶說:“因為報價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一旦報價超出了我們的紅線,我們就不能做。如果報價過高,仍要收購,就是喪失理智,就是對股東不負責任了。”
這是中金嶺南第一次在海外收購礦產資源,雖然最后放棄此次收購,但張水鑒認為,這次收購給予了中金嶺南團隊熟悉國際并購游戲規(guī)則的機會,也鍛煉了隊伍,更為下一次并購打牢了基礎。
同時,中金嶺南也有所斬獲。由于并購條款設置考慮得周全,最后中金嶺南退出來的時候,還賺了不少“分手費”。
2008年10月開始,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各大經濟體對礦產資源需求銳減,鉛鋅等資源價格暴跌。張水鑒暗暗慶幸當初主動放棄了收購,否則,中金嶺南將遭受巨大損失。
面對這次歷史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張水鑒提出了六字方針,就是“穩(wěn)住、頂住、抓住”。所謂穩(wěn)住,就是在沖擊面前,一定要穩(wěn)住生產經營,穩(wěn)定好職工隊伍,積極應對這場沖擊。第二是頂住,金融危機來勢兇猛,一定要頂住沖擊,不能被擊垮。第三就是抓住,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要利用這次金融危機,化危為機,把中金嶺南做大做強。如果說只是穩(wěn)住、頂住,沒有抓住,那度過金融危機也不算成功。從目前情況看,中金嶺南完全做到了“穩(wěn)住、頂住、抓住”。
機會終于降臨。恰在此時,金融危機的猛然降臨使一家澳大利亞的鉛鋅生產商佩利雅陷入困境,面臨資金斷裂的風險。佩利雅公司主動找到中金嶺南,邀請參與其收購。
而正是這一次收購,讓中金嶺南名聲大振,不僅創(chuàng)造了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耗時最短的歷史紀錄,也樹立了中金嶺南走向國際化的里程碑。
2008年12月9日,佩利雅與中金嶺南達成注資協(xié)議。12月29日,中金嶺南與佩利雅交易獲得了中國政府方面的批準。2009年2月5日,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也批準了中金嶺南的投資申請。2月9日,交易全部完成。
至此,中金嶺南在沒有聘請中介機構的情況下,在短短81天內,通過其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以每股0.23澳元的價格,認購佩利雅公司50.1%的股權??偼顿Y約為45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這次成功收購,創(chuàng)造了世界并購史上最短的時間紀錄。
這也讓中金嶺南成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yè)首家絕對控股收購發(fā)達國家資源的企業(yè)。
成功收購佩利雅公司使中金嶺南礦產資源儲量大幅增長。申銀萬國研究報告顯示,佩利雅公司除了已經公告的近400萬噸鉛鋅金屬量,還在澳洲擁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探礦權,在馬來西亞擁有銅金礦勘探權,在澳洲昆士蘭仍有20萬噸銅礦尚未量產化。
至此,兩年間中金嶺南控制的礦產資源至少增加了一倍,成為國內擁有鉛鋅資源最多的企業(yè)。
“當時收購成本兩年時間就收回了。剩下的資源收益等于是送給我們了,一分錢都沒有花。”張水鑒總結說。
據安信證券調研報告稱,目前佩利雅公司占中金嶺南礦業(yè)凈利潤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一左右,已經成為中金嶺南重要的盈利來源。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