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前瞻
外貿篇:出口降幅將減小 進口需求將改善
2009年08月06日 10:26 950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今年下半年,從國際方面看,各國經濟刺激政策逐步顯現成效,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經濟衰退程度有望減緩,世界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將逐步渡過最艱難時期;從國內方面看,中國經濟增長將在強有力政策支持下企穩(wěn)回升,國內需求日趨恢復,外貿扶植政策效果逐步明顯。綜合分析,預計我國出口降幅將日趨收窄,進口需求將得到改善,貿易順差規(guī)模超過2000億美元。
2009年1-6月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進出口情況 單位:億美元,%
進出口額 進出口增速 出口額 出口增速 進口額 進口增速
總體 9461.2 -23.5 5215.3 -21.8 4245.9 -25.4
一般貿易 4628.7 -22.6 2350 -23.3 2278.7 -21.9
加工貿易 3818.7 -25 2501.9 -22.3 1316.7 -29.9
其他貿易 1013.8 -20.6 363.4 - 5.3 650.5 -27.1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海關數據整理而得
國際因素:部分先行指標呈現回升態(tài)勢
國際金融危機去年四季度基本見底,世界實體經濟惡化勢頭正在得到遏制,目前世界經濟部分先行指標呈現回升態(tài)勢。
一是美國經濟有望觸底。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美國調整后一季度GDP環(huán)比折年率下降5.5%,較去年四季度降幅減少0.8個百分點;6月份商品零售額增長0.6%,較5月增加0.1個百分點,呈現5個月以來最大增幅;領先指標方面,LEI綜合指標4-5月連續(xù)兩個月回升,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上半年連續(xù)6個月回升;房地產市場方面,6月住房成交582千套,環(huán)比上升3.6%,新房開工563千套,上升8.7%,呈現自去年12月以來最大漲幅。目前從除失業(yè)率(失業(yè)率是經濟增長的滯后指標)以外的各項經濟指標觀察,基本可以判斷美國經濟有望在二季度后觸底,并逐步呈現企穩(wěn)回暖態(tài)勢。此外,歐洲、日本經濟先行指標也出現一定程度回升??傮w而言,世界經濟向好因素不斷增多。預計下半年在美國經濟企穩(wěn)的帶動下,歐洲、日本經濟亦將結束深度調整,全球經濟增長將緩慢恢復。
二是世界發(fā)達國家存在庫存回補要求。自2008年四季度以來,美國、歐盟等發(fā)達國家的眾多企業(yè)普遍經歷了快速、大幅削減庫存過程。目前美國制造業(yè)庫存額已經接近2006年底水平,商業(yè)庫存削減速度開始放緩。下半年,在世界經濟逐步企穩(wěn)、市場需求預期改善的情況下,預計以美國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大部分企業(yè)將進入庫存溫和回補階段。國際需求在各國回補庫存的帶動下將呈現階段性回升趨勢,我國出口面臨的外部需求環(huán)境亦將有所好轉。
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受美元貶值、需求改善、通脹預期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年內以來出現波動反彈走勢。其中,國際原油價格上半年最高升至每桶70美元;紐約商品交易黃金期貨價一度逼近每盎司1000美元;錫價自3月以來升幅達到40%;玉米、大豆和小麥等農產品期貨價均觸及八個月高位。由于世界經濟預期整體向好,預計下半年石油、糧食、有色金屬等商品價格在全球經濟趨穩(wěn)的背景下將繼續(xù)保持波動向上走勢,并帶動我國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回升。
四是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加強。為緩解國內市場壓力,保護本國產品銷路,各國普遍采取了提高關稅、濫用救濟等措施,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增強。數字顯示,1-4月,共有13個國家(地區(qū))對我國產品發(fā)起“兩反兩保”調查38起,案件數同比上升26.7%,涉及中國出口額同比增長1.9倍。此外,國際貿易壁壘進一步加強。
五是甲型H1N1流感繼續(xù)蔓延。甲型H1N1流感自今年爆發(fā)以來,不斷在世界范圍內擴張,世界衛(wèi)生組織6月11日將流感警戒級別升至最高警戒級6級,國際物流、消費、航運等活動均因此受到打擊。未來仍將有部分跨國商貿活動因流感而被取消,部分貿易往來亦將延緩,這將給本已處于低迷狀態(tài)的世界貿易帶來更大沖擊與壓力。
責任編輯:毋寧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