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考察陜西漢南雜巖體銅礦化遠景成礦帶
2011年10月24日 8:34 432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銅資訊
10月23日,由原地礦部部長宋瑞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省國土資源廳相關專家和大學教授組成的考察團,對陜西省西秦嶺東段陜西漢南雜巖體銅礦化遠景成礦帶進行了實地考察。
考察團一行來到城固縣元山銅礦勘查區(qū),對地表及鉆孔銅礦化及巖體、構造等進行了詳細考察。元山銅礦勘查區(qū)經初步工作,圈定2條銅礦化蝕變帶,證實該區(qū)晚期巖漿活動具有一定銅、多金屬熱液成礦作用,具有形成斑巖型銅礦的較好前景。據(jù)了解,在漢南地區(qū),目前初步發(fā)現(xiàn)有6種典型礦化顯示,涉及銅、鉬、金、鐵、鎢等相關礦產。按照陜西省地礦局提出的初步勘查設想,將優(yōu)選成礦地質條件有利、礦化相對集中、具有找礦前景的區(qū)域為重點勘查區(qū),采取綜合手段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專題研究、礦產普查和詳查,為后續(xù)礦產資源開發(fā)提供資源保障。并按照“公益先行、基金銜接、商業(yè)跟進、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礦新機制安排具體工作,分階段安排實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裴榮富在實地考察后表示,該項目初步勘查結果很好,為今后該區(qū)域找礦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他建議,下一步找礦工作中,要深化認識區(qū)域構造背景;加強區(qū)內巖體研究;要產學研結合,地勘單位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進行科技攻關,并把先進的成礦理論應用到找礦過程中;同時,要引進大企業(yè),發(fā)揮其資金優(yōu)勢,加快勘查進度,盡快將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爭取地質找礦的重大突破。
責任編輯: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