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澳洲鋰礦巨虧 李書福抄底還是沉舟?
2011年06月21日 8:50 537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稀土
日前,有關“李書福投資澳大利亞鋰礦,為新能源汽車未雨綢繆”的消息在資本市場迅速升溫。有消息顯示,李書福此前以其私人公司Strong Target International的名義認購了澳大利亞鋰礦開采加工商銀河資源(Galaxy resources)3000萬澳元(約2.06億元人民幣)的可換股債券。
中國民營企業(yè)家海外買礦,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李書福2.06億元的礦產投資引起資本市場廣泛關注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銀河資源掌握著全球第二大鋰輝石礦,從中可以提取到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鋰;另一方面,吉利的新能源汽車始終處于慢跑狀態(tài)(截至2010年末都尚未打破零銷售的僵局),李書福的這筆鋰礦投資被解讀為其為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一次布局。
民營資本扎堆澳洲虧損鋰礦
2010年10月,銀河資源(Galaxy resources)發(fā)布消息稱,一位來自中國的戰(zhàn)略者認購了其3000萬澳元的可換股債券,該筆融資被銀河資源用至其Mt Cattlin鋰礦與中國江蘇的合作項目。今年3月28日,來自Mt Cattlin鋰礦的首批6,500公噸鋰輝石礦已經運抵江蘇張家港。時至今日,李書福這位神秘的中方投資者才浮出水面。
不過,李書福并不是銀河資源接待的第一位中方戰(zhàn)略投資者。
2009年,鄭躍文旗下的科瑞集團在國家開發(fā)銀行的支持下收購了銀河資源1.6億澳元(當時折合人民幣約9億元)的碳酸鋰項目,同時獲得銀河資源公司19.9%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不僅如此,科瑞集團還與銀河資源約定,銀河資源此后任何一次發(fā)行新股,單一持股人或投資人加上一致利益行動人持股都不能超過15%。彼時,科瑞金川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孫亦民曾表示:“我們是永遠的第一大股東”。
今年以來,江蘇豐立集團通過認購銀河資3150萬澳元可轉債、2158萬股可配售股的方式升級為銀河資源第三大股東。今年3月14日,原本醞釀在香港聯(lián)交所上市的銀河資源以“國際金融市場情況欠佳”為由推遲了在港IPO計劃,而其此前發(fā)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銀河資源在最近3年都沒有獲得盈利。
2010年前9個月公司虧損達1271萬澳元(約合8425萬元人民幣),2009年同期虧損288萬澳元(約合1909萬元人民幣)。其保薦人法巴的一份報告預測,銀河資源2010年將虧損3889.4萬澳元(約合2.58億元人民幣),較2009年的1271.5萬澳元(約合8428.6萬元人民幣),虧損擴大兩倍。而銀河資源執(zhí)行董事謝感恩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1年的市場狀況可能依然不會太好。
預期:看上去也不美
3年未曾盈利的銀河資源中云集了眾多中方民營資本,但這在很多投資者看來并不是什么壞消息。畢竟,提及鋰概念,就會帶來新能源的種種暢想,甚至石油經濟將來也會成為鋰經濟或者氫經濟的預期。而無論是先后坐擁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的鄭躍文還是汽車狂人李書福,都曾在大開大闔的時代背景下證明過其眼光與膽識。他們將資金投入到銀河資源在外界看來更像是一場“低位抄底”。
可這究竟是一場抄底還是沉底?尚不可知。畢竟,并不是每一項熱門資源都可以變身為稀缺資源,進而得到價值提升。此前就曾有多位業(yè)內專家表示,鋰并不是稀缺資源,而且中國的鋰資源儲量較為豐富,只是目前國內提取鋰的成本目前尚在高位。
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乜貞介紹,1990年代以前碳酸鋰生產以礦石提鋰為主,但在國外鹽湖提鋰技術獲得突破后,售價只有國內礦石提鋰來源碳酸鋰的一半,許多企業(yè)被逼減產或者處于停產的階段。直至2004年,國外碳酸鋰提價,國內礦石提鋰產業(yè)才有所復蘇。
2010年9月,股神巴菲特曾專程赴北京見證比亞迪(002594,股吧)與西藏礦業(yè)(000762,股吧)的簽約儀式,比亞迪以2億元現金,取得了扎布耶鋰業(yè)18%的股權,扎布耶鋰業(yè)依存的是鋰資源儲量豐富的扎布耶鹽湖。
銀河資源所依仗的,卻是21年前占據碳酸鋰主流的鋰礦石??勺鲎⒛_的是,與銀河資源簽訂了三年碳酸鋰(每年5000噸)的日本三菱集團,也并未表示出對銀河資源股權的興趣,而是將投資鋰礦的意向移至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湖。
李書福:借錢還是借人
其實,相較于豪邁入主銀河資源的科瑞建團與豐立集團,李書福對于銀河資源的態(tài)度還是相當謹慎的。
首先,向來不避諱高調的李書福并沒有以吉利汽車的名義向銀河資源提供融資,而是由其私人公司Strong Target International出面認購了銀河資源的可轉換債券。如此,銀河資源的任何不利消息(比如推遲在聯(lián)交所IPO)都不會對吉利汽車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其次,李書福在銀河資源此后推出的股權配售中并沒有露面,他把自己與銀河資源的聯(lián)系限定在了可轉換債券的安全空間內,因為可轉換債券為李書福提供的是一項選擇權,其可以在債券到期前選擇是要將此筆投資轉換為其對銀河資源的股權,還是要求銀河資源還本付息。
也就是說,如果銀河資源勢頭不妙,李書福可以輕松離場;如果鋰輝石礦或者吉利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有任何好消息傳來,李就可以錦上添花地將這筆股權再轉讓給吉利汽車。
而對于銀河資源而言,這場交易中,銀河資源更需要的恐怕只是李書福。
對于銀河資源讓人不忍卒讀的財務狀況,此處不再贅述。有意思的是,李書福在2010年10月就確定了認購銀河資源可轉債,可銀河資源卻一直不愿掀開這位中方投資者神秘的面紗。直至今年3月,在其赴港IPO廣受質疑聲中,銀河資源才透露出李書福是其戰(zhàn)略投資者的消息。
這其中對于時間點準確的掌握,對于金融工具潛在含義充分的發(fā)揮,讓旁觀者難免不去猜想銀河資源當初邀李書福認購可轉債,究竟是真的需要李的資金,還是要借助李書福傳遞出些其他什么信息呢。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