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創(chuàng)新高背后 投行布局“空頭壟斷”
2010年12月08日 9:20 2901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貴金屬 作者: 陳植
12月8日消息 截至12月7日19點,COMEX黃金2月合約價格收在1428.3美元/盎司,盤中觸及新的歷史高點——1429.5美元/盎司。
為之瘋狂的,除了持續(xù)看漲黃金的各路投資資金,包括匯豐與摩根大通等大型投資銀行同樣欣喜若狂——對于這些間接掌握黃金沽空話語權的大型投資銀行而言,金價再創(chuàng)新高的背后,是他們一系列沽空套利策略再次擁有施展的空間。
投行“意外”沽空?
金價持續(xù)快速上漲,黃金空頭陣營的分化,已成必然。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當周,以黃金互換交易商與黃金開采商為主的商業(yè)頭寸多頭頭寸勁減7526口(100金衡制盎司為1口)。
然而,以大型投行為主的黃金互換交易商卻在此時選擇了“留守”。記者從CFTC黃金交易者分類持倉數據發(fā)現(xiàn),在11月30日當周,黃金生產/貿易/加工企業(yè)凈空頭持倉較上周銳減3438口,但黃金互換交易商凈空頭頭寸卻比上周凈增10014口。
12月3日倫敦黃金拆借利率顯示,除了一年期黃金拆借利率0.6950%略低于同期LIBOR0.7879%,一年期以下的黃金拆借利率(GOFO)均高于同期LIBOR80-150個基點不等,意味著央行短期借出黃金的融資收益將高于同期銀行拆借利率。
不過,投資銀行拆入黃金現(xiàn)貨,得到的投資回報絕不亞于央行。
“他們一面通過高價沽空黃金賺進差價收益,一方面用出售黃金所得現(xiàn)金再去投資其他收益高于GOLO的高息債券,由此形成黃金套息交易。”廣發(fā)期貨分析師馮亮表示。
而且,類似由投資銀行的黃金套息交易規(guī)模已占據黃金空頭陣營的半壁江山。CFTC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當周,以投資銀行為主的互換交易商持有黃金空頭頭寸達194437口,占整個黃金空頭倉位的36.2%。
這卻不是投資銀行沽空黃金的“峰值”。
2008年9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曾對黃金期貨市場是否存在操縱進行過一次調查,發(fā)現(xiàn)2008年7-11月期間,包括摩根大通與匯豐銀行等投資銀行一度占據黃金凈空頭頭寸的約67%,其間黃金價格從首次突破1000美元/盎司驟跌至681.7美元/盎司年內新低,投資銀行通過沽空黃金賺得豐厚回報。
這段歷史,或許悄然重演。
截至11月30日當周,按黃金凈頭寸計算,COMEX黃金期貨市場前四大交易商在黃金多頭頭寸與空頭頭寸的占比分別達到22%與37%,意味著黃金沽空機構的頭寸集中度遠遠高于買漲黃金機構。
市場傳聞匯豐與摩根大通依然位列其中。
“不過,大型投資銀行沽空黃金的操作路徑相當隱秘。”一家對沖基金經理表示,除了投資銀行自營部門可以動用10-20倍杠桿融資直接參與沽空黃金期貨,投資銀行還可以通過復雜的遠期互換交易與期權套利等手段“影響”黃金走勢,甚至通過其相對集中的黃金沽空頭寸,在某個時間點讓黃金價格脫離市場預測值,從而使黃金買漲者的看漲期權失效,投資銀行從中賺取沽空黃金收益。
投行的“小算盤”
匯豐與摩根大通等大型投資銀行之所以在黃金市場掌握如此高的沽空話語權,還得益于國際大型黃金儲備銀行的“鼎力支持”。
7月初,國際清算銀行公布截至2010年3月31日的年度財務報表,卻引發(fā)全球黃金市場的種種猜測。
財報顯示,國際清算銀行過去一個財年的總黃金資產從2541620萬美元驟增至4303980萬美元,官方解釋是“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國際清算銀行進行一連串的黃金掉期交易,涉及黃金高達346噸,約合140億美元,81.6億特別提款權”。
在東證期貨分析師看來,每年年底期間,都是美聯(lián)儲發(fā)行國債的高峰期,為了讓市場擁有足夠的美元流動性支持美國國債銷售順利,美聯(lián)儲等央行與大型投資銀行相互“配合”,營造黃金價格下跌并美元匯率上漲的氛圍,以吸引更多資金兌換美元購買美國國債。
畢竟,歐美央行與大型投資銀行“合謀”將黃金價格維持相對低的價格,能間接維系美元與歐元等紙幣的信用評級。
然而,隨著黃金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大型投資銀行沽空黃金的如意算盤正悄然“遭遇滑鐵盧”。
CFTC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當周,黃金投機性凈多頭頭寸較此前一周增加3%達到227607份,其中多數投機資金是對美元與歐元都投了“不信任票”,轉而增持黃金,截至12月7日19點,COMEX黃金2月合約價格收在1428.3美元/盎司,盤中觸及新的歷史高點——1429.5美元/盎司。
但是,這卻是大型投資銀行最不愿看到的結果。由于大型投資銀行主要通過黃金掉期交易向央行拆借黃金,到期一定將相應黃金“還”給央行,所以他們會和黃金生產商簽訂相應黃金采購協(xié)議,但金價持續(xù)上漲令多數黃金開采商選擇惜售,投資銀行可能面臨到期無黃金交割歸還央行的窘境。
“11月中下旬金價回調期間,以投資銀行與黃金生產商為主的商業(yè)頭寸反而增持黃金多頭頭寸,不排除有些投資銀行不得不在期貨市場采購黃金用于到期交割的需要,其次,投資銀行通過黃金衍生品投資市場沽空黃金,一旦缺乏對手盤,他們也只能選擇自己做對敲,鎖定部分套利收益。”陸兼勤表示。
但是,大型投資銀行沽空黃金的勝算依舊,且從不缺少“合作者”。
12月1日,世界黃金協(xié)會(World Gold Council)表示,目前全球央行根據第三份《央行黃金協(xié)議》(Central Bank Gold Agreement)共出售黃金20.4噸,其中大部分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售出。按上述第三份《央行黃金協(xié)議》規(guī)定,其締約央行每年黃金銷售總量上限為400噸。
“一旦歐美央行開始拋售黃金籌集資金,用于解決國內財政赤字偏高的資金缺口,黃金價格將面臨下跌壓力,到時投資銀行的沽空黃金仍能獲取豐厚收益。”前述對沖基金經理表示,“目前歐美央行是否逢高沽售黃金籌資解決財政資金缺口,已成為黃金買漲者談論較多的話題。”
巧合的是,匯豐銀行與摩根大通分別是全球最大黃金ETF SPDR GLD的黃金保管人與大股東。
責任編輯: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