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123-先锋av一区二区三区-大众浴池偷拍视频一区二区-欧美精品99久久久久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亟待保護礦產資源

2010年09月07日 10:18 4539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我在江西婺源進行歙硯田野調查多年,基本認同兩個數據:一是歙硯原料龍尾石的價格,10年漲了10倍;一是最近10年龍尾石開采量,堪比過去的1000年。這兩個干枯的數據,在現實生活中,代表著當地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礦產資源的破壞。比如原本在特定季節(jié)用手工挖掘的子石,現在一律改做不分時間的、用大型的挖掘設備反復挖掘。比如因為市場的開發(fā),對歙硯的需求量突然增大,大量優(yōu)質的龍尾石被粗制濫造,成為低檔的旅游紀念品,原本小眾的需求,被做大做濫。然后是自然資源的破壞。由于大型挖掘設備不間斷地挖掘,弱小的芙蓉溪和武溪很快就露出河床,挖掘出的廢石隨意堆砌,河道一片狼藉。幾年前清澈見底的溪水,如今已經有了污染的跡象。最后是人文生態(tài)的破壞。婺源地處徽州,人文傳統(tǒng)深厚,可隨著市場經濟滲透充分,當地歷來淳樸的民風日益商業(yè)化,欺詐、賭博、偷盜等取之不義的事件時常發(fā)生。特別是在龍尾石買賣的過程中,因為涉及資金比較大,民間沖突不斷——鄉(xiāng)土的純凈,難保不被破壞。
  龍尾石的形成,需要億萬年的漫長歲月,再加上從唐代開元年間開始,已經有了1200年的文化堆積,一旦破壞,不能恢復,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資源浩劫。即使法律規(guī)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當地百姓仍是有辦法規(guī)避,惟恐落后地,爭先采挖硯石。由于沒有有效的控制和必要的遠景規(guī)劃,數十年下來,損失已經不可避免。所以,礦產資源的破壞是非常剛性的。自然資源的破壞和人文生態(tài)的破壞,雖然不那么明顯,但后果更為嚴重。因為與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聯系的礦產的消失,不可避免地聯系著鄉(xiāng)土的破壞。假若真的某一天,沒有了這些資源,鄉(xiāng)土不在,歙硯的故鄉(xiāng)將會變成怎樣?我實在是無法想象。我甚至聽過當地人說,與其擁有硯石礦,還不如是煤礦、石油礦呢,那樣更容易發(fā)財!這著實使我吃驚。從礦產的破壞到鄉(xiāng)土的破壞,其改變的速度,竟然要比快節(jié)奏的城市還要急速。未來怎樣,不得不讓人思考。
  相似的變化,還有廣東的端硯。在其原料端石產地的肇慶市,雖然政府實行了“封坑”,但是盜采不斷,經常發(fā)生死傷事件。婺源和肇慶都是文化積淀厚重的地方,硯臺也不是大眾追逐的投資首選。在礦產和鄉(xiāng)土問題上,兩地的遭遇,還不是特別的糟糕。但我們看到這種急劇的價格漲幅與資源浩劫,在具有代表性的礦產資源上都有發(fā)生。比如新疆和田的和田玉,有報道稱和田玉在10年間漲了10000倍。甚至還有在四五年內漲價萬倍的,一種產自云南龍陵叫做“黃龍玉”的石頭,就更加匪夷所思了。龍陵當地人流傳一句話:“瘋子買,瘋子賣,還有瘋子在等待。”這既是荒謬的掠奪邏輯,又是真實的瘋癲生活。沒有了礦產,沒有了鄉(xiāng)土,這些原本充滿人文差異的不同區(qū)域,又會與其他地區(qū)有什么區(qū)別?我們很難對此有所期待。
  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活態(tài)的、有可能即將逝去的生存方式,是在我們身邊發(fā)生、行進中的歷史。對它的保護,就是要保護受到現代文明沖擊的,卻適應本土生態(tài)、孕育巨大能量、并且可能最終提供解決方案的生存智慧。它應該是暫時的文化遺產、長久的精神資產。我們現在的保護重點,是保護技藝,保護人對人的傳承。這無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核心,是不容爭議的。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背后,同樣有其物質基礎以及更為廣闊的人文基礎。這些也需要悉心呵護。否則,要么就是缺乏實證、空口無憑,要么就是光有技藝,沒有施展的空間。以歙硯資源為例,提及的礦產和鄉(xiāng)土的保護,根基就是生存方式的保護——保護生存方式的物質和保護生存方式的理念,也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體保護。
  經歷了這么多年的開發(fā),我們還是有些許珍貴遺產存留,迫切需要保護。應該唾棄那種一味只顧經濟利益,破壞了礦產,再破壞鄉(xiāng)土的行為。在這個問題上,政府和百姓都有責任和義務。理想的全球文明,是多元和多態(tài)的,不是一元和獨態(tài)的。我們不僅要珍惜身邊的一草一木,還要愛護心靈間的萬水千山。讓每一個人與自然、社會和他人和諧相處,心靈健美,這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最終成就。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