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交易所庫存下降支撐銅價
2010年07月27日 9:4 473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銅資訊
7月27日報道,進入7月份,LME金屬市場走出了與以往淡季中不太一致的行情,僅在中旬出現了短暫回調,而后便重歸漲勢。7月23日,LME三個月期銅更是站上7,000美元的整數關口,當日收報于7,031美元/噸,一舉突破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振蕩區(qū)間。基本面上,7月23日歐洲發(fā)布的銀行壓力測試結果證明了歐洲銀行業(yè)整體處在較為健康的狀態(tài)中,就在歐洲情況有所好轉的背景下,美國市場上不斷發(fā)出遜于預期經濟數據。一時間,歐強美弱格局顯現,這種格局是否會重新導致投資者拋售金屬等風險資產?當前的宏觀環(huán)境表明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大為降低,但目前的基本面情況尚不足以支撐銅價大幅上漲。
庫存持續(xù)減少為銅價提供支撐。有關現階段全球銅市的供求狀況,援引兩大國際銅業(yè)機構的觀點。國際銅業(yè)研究組織(ICSG)在最新月報中稱,全球1—4月精煉銅供應缺口6.7萬噸,上年同期為過剩7.4萬噸。全球金屬統計局(WBMS)表示,2010年前5個月,全球銅市供應過剩73,000噸。而2009年同期全球銅市為短缺56,200噸。雖然兩大機構對現階段的全球供求狀況觀點有所差異,但整體而言,缺口或盈余數值較小。
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全球銅市場的顯性庫存處于持續(xù)下降的態(tài)勢中。在LME、上海、COMEX三大交易所庫存中,最先出現下降現象的是LME市場,其庫存從2月17日55.5萬噸一路下探至近期的41.9萬噸,降幅達到24%,接著是COMEX,其庫存從2月19日的10.4萬噸下滑至目前的10萬噸,降幅為3.8%,最后是上海庫存從5月初的18.9萬噸下降至目前的11.4萬噸,降幅為39%。三大交易所的庫存先后出現下降態(tài)勢,反映了全球經濟恢復對銅的消費力。截至目前,三大交易所的總庫存為64萬噸,較4月22日高峰時的79.6萬噸下降近20%。
國內市場上,自6月銅價進入振蕩區(qū)間以來,現貨市場一直維持著0-200元/噸左右的升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現貨市場對銅的消費承接力。至于廢銅市場,由于持貨商手中貨源成本較高,報價更是堅挺,6月19日人民幣重啟匯改進程,LME與上海兩地的套利進口比值下降,套利窗口的再度打開吸引了一定的套利資金重返市場增持LME期銅多頭部位,從而為銅價帶來支撐。
綜上所述,隨著歐債危機的緩和,市場對經濟可能出現二次探底的擔憂大為減輕?;谀壳皣H宏觀經濟形勢,銅價再度出現深幅下挫的可能性極小。隨著庫存的持續(xù)減少,市場開始認識到全球銅消費形勢并沒有之前所想象的那么糟糕。2010年特殊的經濟背景讓傳統消費旺季中的銅價盡顯疲態(tài),在消費淡季來臨之際,銅價有可能不會簡單重復以往淡季中疲軟運行的常態(tài),振蕩偏強或是其運行的主基調。
責任編輯:木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