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存貨損失增500億 有色首當其沖
2009年04月28日 9:16 1352次瀏覽 來源: 投資者報 分類: 有色市場
4月28日訊 2008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深化,原油價格下跌帶動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逐漸地,幾乎各行業(yè)都面臨原材料及產品的價格下跌。如果原材料或產品的價格下跌至成本線以下,公司必須對該原材料或產品計提跌價準備,從而反映其真實價值。
根據已經公布年報數據,A股上市公司2008年合計新增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比2007年多501億元,相當于已實現凈利潤的6.85%。
需要指出的是,計提充分的存貨跌價準備有利于上市公司在未來財務年度內擺脫包袱,為保障業(yè)績健康增長埋下伏筆。不過,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存貨跌價準備的可轉回特征調節(jié)各財務年度之間的利潤,投資者也需要對此警惕。
價格下行致跌價損失劇增
存貨跌價準備指的是,當公司的存貨受到毀損,或者變得陳舊、銷售價格低于成本,使得存貨原先的成本回收有一定的困難,那么上市公司就會按照存貨的成本與當前可變現凈值的差額計提出一部分,計提的部分就是存貨跌價準備。
跌價準備越高,說明公司存貨損失越大,盈利被削弱的程度也隨之增大。
回顧2008年,的確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美國金融危機蔓延全球,引發(fā)經濟全面衰退,中國的經濟增速也有所放緩。隨著經濟低谷期的到來,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的資源、能源等大宗商品以及房地產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跌幅。
資源能源及房地產等價格的下跌,使得前期相關企業(yè)前期積累的存貨成本與市場價的差額逐步增大,進而使得其存貨跌價準備也在逐步增加,制約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提高。
08年新增跌價準備500億
截至目前,有123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年報,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77%。
根據統(tǒng)計,已公布年報上市公司2008年末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已達到700億元,而2007年末只有199億元,全年新增存貨跌價準備達到501億元。
公司在計提跌價準備時,會減少當期凈利潤。計提后,可能會對跌價準備予以核銷、轉回等,但無論如何,跌價準備余額的變化反應了上市公司在這一段時間內因存貨跌價準備變動而對凈利潤的影響額。所以,已經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在2008年因增加存貨跌價準備而減少了超過500億元的凈利潤。
與2007年相比,有663家上市公司2008年的跌價準備超過了2007年,占比超過五成;有326家公司的2007年、2008年跌價準備數額持平,占比近三成;此外,還有245家公司的跌價準備低于2007年,占比尚不足兩成。
需要補充的是,在跌價準備超過2007年的663家上市公司中,有110家業(yè)績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虧損額最大的是中國國航,其2008年度共虧損了96.2億元,當年跌價準備為2273萬元,同比增加了近50%。此外,航空業(yè)中還有南方航空公司,其虧損額也達到了50億元,跌價準備同比增加了近30%。航空業(yè)的跌價準備的增加,以及業(yè)績的虧損,主要是航空公司大量的燃油套保,隨后油價下跌,從而造成了巨額的損失所致。
有色金屬首當其沖
像國航和南航那樣,跌價準備增加導致當年業(yè)績出現虧損的公司并不在少數。在663家存貨跌價準備超過去年同期的公司中,新增跌價準備額超過1000萬元并且業(yè)績虧損上市公司一共有55家。
對這55家公司進行排名發(fā)現,9家有色金屬行業(yè)的上市公司“霸占”這一排名的前9位。其中云南銅業(yè)的新增跌價準備達到17.50億元,2008年也是虧了29.05億元。此外,化工、房地產、采掘、建筑建材等行業(yè)的不少公司也位居其中。
這和2008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極其吻合。因為,有色金屬、建筑建材、房地產、采掘等行業(yè),都是受鋼鐵、煤炭、石油、黃金等價格下跌影響而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挫。
此外,我們篩選出跌價準備額前100名的公司,其中,有近兩成的公司業(yè)績虧損,近兩成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為負值。
責任編輯: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ddgcsa.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